iPhone 專用 VR 眼鏡誕生!Bridge 讓果粉享受沉浸式體驗

//iPhone 專用 VR 眼鏡誕生!Bridge 讓果粉享受沉浸式體驗

iPhone 專用 VR 眼鏡誕生!Bridge 讓果粉享受沉浸式體驗

蘋果(Apple)的技術一向走在最前,但在 VR 領域方面似乎沒有任何動作,或許因為 Apple 執行 Tim Cook 對 AR 擴增實境的興趣,比 VR 虛擬實境更大吧!由軟體公司 Occiput 開發的 Bridge,乃 iPhone 專用的高階 VR 眼鏡,讓果粉終於可一嘗 VR 的沉浸式體驗。

內建 VR 及 MR 技術

現時 VR 愈漸流行,所以 Android 陣營早就有 Samsung Gear VRGoogle DayDream View,只要放入 Android 手機,即可變成頭戴式顯示裝置。至於今次 DronesPlayer 介紹的 Bridge VR 眼鏡,卻是專門為 4.7 吋屏幕 iPhone 6/6s/7 而設的頭顯裝置。

Bridge VR 眼鏡只對應 iPhone 6/6s/7,並將畫面一分為二,各自顯示 640 x 480 解析度的 VR 影像。

Bridge VR 眼鏡只對應 iPhone 6/6s/7,並將畫面一分為二,各自顯示 640 x 480 解析度的 VR 影像。

事實上,Bridge 採用了 VR 虛擬實境MR 混合實境技術,當中最特別莫過於能夠組合 Structure 感測器,利用紅外線掃瞄現實環境並製成 3D 模型,再以 3D 數據將虛擬景物(例如家居擺設)投放在現實環境中。VR 眼鏡配備了一支 120 度視角的廣角鏡頭,能夠將手機原來的視野擴闊,並將鏡頭看到的畫面顯示在屏幕裡。

Bridge VR 眼鏡內置 6-DoF 位置追蹤系統,隨機附有藍牙遙控器。

Bridge VR 眼鏡內置 6-DoF 位置追蹤系統,隨機附有藍牙遙控器。

「平滑」技術補充更新率

當啟動 VR 模式後,iPhone 畫面便會一分為二,惟因 iPhone 屏幕規格所限,所以每邊畫面只能輸出 640 x 480 的解析度,因此不難想像看起來的影像或會有點模糊及「起格」。

Bridge VR 眼鏡的 Structure 感測器會以紅外線掃瞄現實環境,然後製成 3D 虛擬空間。

Bridge VR 眼鏡的 Structure 感測器會以紅外線掃瞄現實環境,然後製成 3D 虛擬空間。

雖然 Bridge 的畫面更新率可達 60fps,但礙於 iPhone 是利用鏡頭記錄周遭環境,因此只能夠輸出 30fps。為了解決更新率不足的問題,研發團隊特地引入「平滑」技術,補充畫面更新率,並且「合成」輸出為玩家正在觀看的畫面。

不過外國科技網媒 TheVerge 就以「模糊不清」(Smudginess)來形容該技術的顯示效果,看來 Bridge 還有改進的空間呢!

Bridge VR 眼鏡利用內建的 MR 混合實景技術,令虛擬景物在現實環境中顯現。

Bridge VR 眼鏡利用內建的 MR 混合實景技術,令虛擬景物在現實環境中顯現。

位置追蹤系統免絆倒

為方便用戶在虛擬環境下自由走動,Bridge 特別內置 6-DoF 位置追蹤系統,當用戶現實環境中遇上障礙物和牆壁時,便會向用家發出警告以免絆倒,最重要的是無需外置配件。

透過 Bridge VR 眼鏡內建的位置追蹤系統,當用戶遇上障礙物和牆壁時,便會出現網狀的畫面提示用家。

透過 Bridge VR 眼鏡內建的位置追蹤系統,當用戶遇上障礙物和牆壁時,便會出現網狀的畫面提示用家。

Bridge 現已在 Occiput 官網公開發售,當中開發者版本會有主機、藍牙遙控器和一件 T-Shirt,當然不包含 iPhone,售價為 499 美元(約 3,900 港元 / 16,000 台幣 / 2,240 令吉),DronesPlayer 記者個人覺得有點昂貴,但卻勝在可立即出貨。

若然閣下只想單買 Bridge 裝置,售價只是 399 美元(約 3,100 港元 / 12,900 台幣 / 1,800 令吉),但要等到 2017 年 3 月始能付運呢!

【延伸閱讀】Apple AR 產品開發進行中!Tim Cook:看好擴增實境前景
【延伸閱讀】Apple VR 眼鏡專利曝光 內置 Lightning 接口連接 iPhone
【延伸閱讀】傳 Apple 正開發 VR 眼鏡 狙擊 Samsung Gear VR•HTC Vive

▼ Bridge VR 眼鏡的示範影片

By | 2018-11-08T16:39:54+08:00 December 29th, 2016|未分類|0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投身科技界多年,平時沉默寡言,遇上感興趣的科技話題即會無所不談,熱愛發掘新事物的性格,對每件科技產品都會尋根究底,為求試盡所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