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鳥能夠長時間持續在高空飛翔,是聞名於水手、海軍之間的大型海鳥,聞說 15 世紀著名探險家哥倫布都有記載過這種雀鳥。有生物學家在軍艦鳥身上裝設感應器,跟蹤牠們的一舉一動,以窺探其超強飛行耐力背後的秘密。
軍艦鳥乃長飛高手
軍艦鳥渡海期間鮮有降落,亦不會飛近海面「借力」,避免沾濕羽毛。科學家想知道牠們如何達到長時間飛行而無需著陸,以及積雲熱流對其飛行的影響。
法國的希澤生物研究中心聯同英國、德國、加拿大的學者,在 2011 年至 2015 年期間,研究飛渡莫三比克海峽中歐羅巴島的軍艦鳥。團隊在近 50 隻軍艦鳥身上,裝上由太陽能驅動的追踪器,內藏 GPS 定位儀、心跳計、加速度計、高度計,以長期追蹤雀鳥行動。
借助積雲熱流盤旋
研究結果發現,軍艦鳥可以連續飛行長達 48 日(相等 1,152 小時的續航時間),幼鳥更可逾 2 個月。牠們作短途飛行時,一般會在 50 至 600 米之間的空域飛翔;如果有需要延長續航力,就會飛入積雲,藉由雲內的上升熱流盤旋翱翔而上,最高可飛到 4 公里;之後在向下滑翔時,則會借助側風,以「之」字軌跡飛行。
人類一早便留意到積雲熱流對飛行的影響,滑翔機操控員在飛行期間都會時刻留意積雲的所在位置,但通常都是避免接近,以免飛機愈飛愈遠。定翼無人機能否仿傚軍艦鳥,延長逗留在天上的時間?目前專研無人機的科學家似乎對蝙蝠的興趣更濃,不但已研究過蝙蝠的耳朵和翼膜,甚至還發明了蝠翼無人機。
軍艦鳥的飛行方式似乎較適用於低空域飛航,亞馬遜無人機 Prime Air 與 Google 無人機項目 Project Wing 的負責人,未知有否興趣借鏡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