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近半年的中國無人機實名登記制被批評嚴謹度不足,即使未正確填寫個人信息亦可成功登記;同時,坊間非法改裝市場標榜數百元人民幣即可為無人機解除限高、限距、甚至禁飛地理圍欄限制,令監管雪上加霜。
資料虛假仍成功登記
登記者在系統上進行注冊時,需要填寫姓名、身份證字號、無人機序號等基本資料,但有反映指即使姓名和身份證上的名字不相符,仍能成功申請。例外,雖不同廠家的無人機序號設置原則各異,但部份生產商(如 DJI )旗下同款式無人機的序列碼格式相似,把已知的序列碼稍作修改,即可通過申請,導致有飛友發現自己的無人機已「被註冊」。
規例只能監管自律者
上述機制原則上要求無人機持有者先行登記基本資料,再在放飛時自行上傳飛行數據,以在發生任何問題時可追究持有者責任。但這種方法對曾改裝的無人機、自組無人機或故意躲避監控的無人機而言,突破地理圍欄或拒絕上傳資料仍輕而易舉,監管形同虛設。
【延伸閱讀】中國 6 月推行無人機實名制:飛友•廠商皆須填報 飛行器需貼登記標誌
【延伸閱讀】中國持牌無人機用家呈增長 資格認證有助減黑飛?
【延伸閱讀】中國迷你無人機突破最高飛行空域 穿透防空系統 成果超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