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德國無人機投放害蟲天敵 以蟲制蟲 保玉米健康生長

德國無人機投放害蟲天敵 以蟲制蟲 保玉米健康生長

By | 2018-07-13T11:27:29+08:00 2018-07-13|Tags: , , |

為鼓勵農民減少使用殺蟲劑,德國無人機公司 Hexapilot 利用自家設計 6 軸殺蟲無人機 Tricho-Kopter,在農田上空撒放大量益蟲,阻止害蟲破壞農作物。

有台灣農民在玉米葉上釘上赤眼卵蜂蜂片,以防治玉米螟。

益蟲吃害蟲

歐洲玉米螟(European Corn Borer)是一種農業害蟲,會危害玉米等農作物生長。玉米螟會在玉米上產卵,幼蟲會蛀食莖杆,令植物枯死。若幼蟲繼續留在農田內,農民又在同一塊農田種植豌豆,一年後再種馬鈴薯,所有農作物均有機會受到感染,引致農作物失收。為平衡環保和防治害蟲的需要,不少農業從業員已逐漸採納「生物防治」技術,在玉米田釋放玉米螟的天敵 —— 赤眼卵蜂(Trichogramma)。

一條條微細的赤眼卵蜂幼蟲藏在紙製圓球內。

一次過撒放 70 多萬條幼蟲

Hexapilots 老闆 Axel Weckschmied 利用自家設計的 6 軸殺蟲無人機 Tricho-Kopter ,在玉米田上空撒放赤眼卵蜂幼蟲。Tricho-Kopter 能攜帶 600 粒紙製圓球,而每個圓球闊 2 厘米,載有最少 2,000 條長約 0.5 微米的幼蟲。Weckschmied 坦言,無人機每 10 米便會投放 10 粒圓球,因為「這些幼蟲爬得很慢」。若這些圓球直接落在玉米葉上,效果當然是最好的,但很多時圓球會跌在農作物中間,Weckschmied 解釋指「幼蟲懂得自己找地方生長,所以不用擔心。」

Tricho-Kopter 裝了圓球。

以蟲制蟲

赤眼卵蜂幼蟲會從紙球細孔爬出。成蟲後,赤眼卵蜂會在歐洲玉米螟的卵粒內產卵。新幼蟲會一直寄生在玉米螟的卵粒內,羽化時便會弄破卵粒,使玉米螟無法生存。這些新赤眼卵蜂會再尋找其他玉米螟的卵粒產卵,阻止玉米螟繼續繁殖。Weckschmied 指,他們共需施放 6 次,幼蟲只需不多於 3 星期時間便會羽化。

Weckschmied(右)會事先制定飛行路線,但堅持在放飛時使用遙控器,確保無人機時刻受到控制。

成功率可達 8 成

歐洲玉米螟幼蟲蛀食莖杆後,便會留在玉米根部(即農夫收割莊稼後剩在地上的莖)內過冬。因此,農夫們必須在玉米螟產卵後盡快施放赤眼卵蜂幼蟲。Weckschmied 指出,在首 4 至 5 天內,滅蟲成功率介乎 60 至 80%,但隨後會跌至 30 至 40% 。Hexapilots 表示,他們已投放了 300,000 粒圓球和拯救了約 100,000 噸玉米。

【延伸閱讀】無人機放「蜂」 防治農間害蟲 一次投放 28000 隻
【延伸閱讀】航拍機結合殺蟲劑變黃蜂殺手 法國男自製「飛天滅蟲器」

資料來源:Mitteldeutsche ZeitungNassauische Neue PresseTag24、 Hexapilots
圖片來源:Hexapilots、花蓮區農業改良場、Nassauische Neue Presse、Tag24、Mitteldeutsche Zeitung

About the Author:

阿蒙
一位同時喜歡文字和科技產品的作家,終日埋首閱讀不同國家的報紙、雜誌、參考書,擅長發掘世界不同地區的新資訊, 為讀者打開「世界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