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2 日,無人機交通及運輸創新應用產業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如往常的在集思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展開,不意外的今年主題圍繞在去年底通過的「無人載具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飛行操作及安全管理備受注目。有鑑於去年的經驗,收穫不少,當釋出消息便迅速報名了。
筆者:Dino. LJYang
「無人機的發展中,相機可謂相當重要的推手,有了空拍的需求才有對應的研發、規劃與商業需求產生。」 羅錦發教授提到。羅教授任職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號稱 100% 都市國家,加上不少民用與軍用機場限制,觀光與建設的飛行需求卻日益增加,無人機使用空間大幅受限。然而在十年前新加坡便有策略性的研究開發。
人開飛機或有人機使用效率帶差,群飛應用、遙導控勢、BVLOS 超視野飛行必是未來趨勢。
羅教授認為,不只要完善 UTM(UAV Traffic Management 無人機系統交通管理),更要開發 UAM(Urban Air Mobility 城市空中交通)!
透過模型可以看到專案中有效地將空域分層,因應不同應用需求,建立城市中無人載具的差異跑道,並協助預先建立好圖資的演算,無人機在起飛前便可以依據規畫好的路徑運算出任務過程中與高塔建築等障礙物的直線安全距離。若往後群飛後又須單獨小組組織個別任務,此系統想必能大幅增加執行效率、機動性與安全性!
# 產業進步,適當的規範有其必要性
沙盒是孩子堆沙玩沙的創意空間。原出自金融規範概念的「監理沙盒」便是在有效規範空間內自由發想、創新,並享有相關的育成輔導、協助與限制的豁免。此概念在論壇一再被提出,無論是實體的飛行場域或是產業開發的鬆綁。
所以有了創新實驗條例與飛手考照的誕生。
談到這你會想:
啊不是說要給予適性的空間及鬆綁,怎麼弄出了法律條例與認證考照制 ?
這要從安全信任說起。對於大眾而言,無人機普及與應用最大的問題就在一個龐然大物在自己頭頂飛行便已感到不自在,更別說沒人希望自己遭到墜機攻擊的無妄之災。所以「安全性」便是產業界一直在討論的,無論是減少「機對人」的傷害與「機取代人」的危險行為。如新加坡的羅教授有在試驗墜機撞擊頭部的配套專案,抑或是業界致力於提升的基礎性能「抗風性提升、夜視、抗噪、滯空時間拉長」等,與更多替代性應用如險坡地巡檢等。
但口說無憑,通過專業的飛行能力育成與公正第三方認證,Virtuous Cycle 儼然形成。
受到國家肯定的專業飛手輔導新進學員,經歷充實訓練考取證明。持證人安全完成任務使社會對於無人機產業信任提升、需求提高,產業隨後更新多角功能設備,再一次引進大量具備才能的飛行人員加入正是政府所盤算的。從這角度,交通部確實從單一個管理者轉變成產業的帶動者。
# 後處理將為無人載具訂定價值
論壇一大亮點為「球形攝影」的影片拍攝,交通部委外建立了台61線的球型攝影圖資,未來可用於點對點座標化的應用需求。單看結構上僅僅是將球型攝影機搭載在無人機上,但真正技術所在是影像擷取後的影像接縫、異物消除以及應用上的影像分析,這都仰賴 AI、BigData 的後處理。論壇中邀請了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投資長及 Nvidia 的副總分享,未來裡「後處理」將會決定無人機技術的高度,能利用後處理達到甚麼程度的「高效率飛行與數據收集」及「飛手任務中操作項目減量」將會決定產業的價值。
結論
講講個人心得,現在是創新經濟取代效率經濟之際,名為創新的無人機論壇確實看到台灣的無人機產業搭上了公部門的上升氣流。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三個半小時論談中塞了近二十的講者,近 3/4 都是公家部門,整體節奏趕而無法深入,偶有些政令宣導的意味。但也很肯定交通部擔任無人機產業的支持者,這近年來有不少新創之舉,像李志清老師的 DRONE100、民間的血清及物流運送都是有目共睹的。
個人預期明年主題不外乎是飛手考照的成果發表,以及飛行任務後的影像智慧分析(AI 後處理)與 5G 的應用規劃。讓我們來期待一下吧。
buy viagra
WA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