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無人機發展的可能性? Xdynamics建議 可能需要克服的問題

首頁  ►  臺灣無人機發展的可能性? Xdynamics建議 可能需要克服的問題

臺灣無人機發展的可能性? Xdynamics建議 可能需要克服的問題

最近兩個月,9月與10月,是臺灣無人機產業與環境非常熱鬧的一段時間,主要原因為,近期中國軍用無人機不斷地推陳出新,目前預估已經超過15種機型,同時又定期地穿越台海中線,絲毫不受臺灣國防空軍阻撓,再加上臺灣金門軍方受到中國大陸本土民用無人機入侵,臺灣軍方當時完全沒有任何一個抵禦無人機入侵的現代科技設備,甚至被譏笑為:回到石器時代的防衛。在短短時間內,經過這麼多無人機事件的紛紛擾擾後,最終引起臺灣總統層級與國防部的重視,進一步開始研討如何亡羊補牢,整合臺灣無人機產業。

過去無人機發展在臺灣不受重視

圖片翻拍自中央通訊社

臺灣無人機領域在過去十年一直不受重視,甚至當時有臺灣頂尖無人機研發人才被挖角到,當時剛起步沒多久的無人機龍頭企業DJI大疆,而直到近五年,臺灣才逐漸出現本土企業製造中大型無人機,接著到臺灣軍方合作的中科院製造軍用無人機,不過因為依舊不受臺灣政府與產業界重視,成效與發展進度都非常緩慢,研發出來的成品也非常不穩定跟不可靠。

到了2022年,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的發生,對戰過程雙方大量使用大中小型無人機,作為軍事戰略運用與攻擊,才讓臺灣政府,產業,與無人機學習組織開始正視無人機在臺發展的急迫性。

臺灣無人機發展環境起步不良

雷虎科技的無人機

臺灣雖然有許多發展無人機軟硬體的技術,包含無人機機殼,無人機馬達,無人機鏡頭,無人機晶片等製造代工廠,還有無人機軟體設計代工,但在原創開發性與軟硬體結合層面上,卻大大落後中國大陸與歐美區域。

當然在經過多年研發與深耕的臺灣本土企業,例:雷虎,經緯,橙森國際等,這些都有製造出中大型無人機,並且實際外銷國際與投入烏俄戰爭中,但以中國大陸,土耳其,美國,或伊朗,他們研發大型軍用無人機都是國家政府主導跟民間企業合作,並且直接投資大量資金,讓民間企業能穩定研發與制定發展進度。

臺灣政府與國防部方面,則是開出無人機需求,讓民間企業去競標,那如果目前臺灣民間企業沒有相關足夠穩定的無人機發展技術呢?以9月臺灣國防部召開民間無人機企業招標為例,國防部有五種無人機型號需求,其中有小型無人機跟249公克微小型無人機大量需求,然而,臺灣目前沒有一家無人機企業能生產出這類尺寸的無人機,同時又包含一定的高規格技術與穩定度。

DJI Mini 3 Pro 圖文開箱:突破性支援大角度仰拍、豎拍
使用智慧飛行電池的大疆 Mini 3 Pro 僅重 247 克。

臺灣無人機產業整合主要困境

臺灣無人機領域企業資金厚度不足,沒有政府大力投資或資金補助,也沒有受臺灣資金雄厚的五大科技集團重視協助,那在招攬人才研發與發展上自然就綁手綁腳,DJI大疆員工人數高達近一萬人,其中有許多從美國矽谷挖角的碩博士資深人才,能將高薪人才從美國挖角回中國,自然能明白DJI大疆投資多少成本,最早DJI大疆成立研發製造無人機前七年也都年年虧損,但就因為有政府資金投資,才讓它最後成功脫穎而出,成為現在市值220億美金的企業集團.

在臺灣許多無人機企業過去都思考中大型無人機才是市場未來趨勢時,殊不知中小,微型無人機 ,也逐漸發展出一個巨大的市場與使用機會。在臺灣的入門無人機飛手,到資深的專業拍攝飛手,隨便一問,其實大家都已經採購DJI大疆無人機,原因為何?因為便利,方便,畫質穩定與足夠高畫質,加上價格是可以接受的,甚至連美國飛手都選DJI大疆的無人機,而恰巧,臺灣無人機企業目前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穩定的小型,微型無人機製造研發生產能力。

可能許多臺灣企業會認為,中大型無人機都製造出來了,臺灣擁有多項優勢與資源技術可以“快速”整合製造出小型或微型民用/商用無人機,在硬體製造面上,有許多臺灣廠商都製造的出DJI大疆所有的零件組與晶片,但對無人機專業者而言,恐怕沒想像中那麼快,無人機製造涉及層面包含,硬體:飛機機殼設計,一切符合更流暢航空力學又能搭配上需要的晶片功能,精準計算才能讓重量控制在非常小的限制;軟體:圖傳連結功能,遙控器與飛機訊號連結穩定,上述每一項分開找人才與廠商資源都能在臺灣找到,但問題是,如果要找到專門針對無人機軟硬體整合的人才資源,偏偏就是極度困難。

生產研發技術轉移到臺彎的Xdynamics小型無人機- Evolve2

根據本網站採訪Xdynamics無人機公司的臺灣公司負責人Bert表示,小型與微型無人機,在飛機外型上可以反突破技術,模仿大疆或其他雷同機型,但困難處在於必須將軟硬體結合,這目前是臺灣最缺乏的資深人才。

因為中大型無人機在增加設備上,例如鏡頭多寡,螺旋槳引擎數量,或是其他無人機上的裝置,設計者需要思考的不會是如何降低重量,而同時還要保持無人機飛行的穩定,但在小型與微小型無人機上,每增加1公克都要精細測量,因為無人機體積越小,馬達被設計自然會越小,那麼動力自然就越低,這樣在許多飛行姿態上就更難保持飛行平衡。

解決臺灣無人機技術層面方法

❖融合臺灣以外移入的無人機廠商

過去一年,有不少的港商在臺灣設立公司分部,或是直接將在香港的公司轉移到臺灣設立,而無人機製作研發公司Xdynamics,也是其中一個,他們近期在臺灣設立辦公室,同時也捐贈旗下的Evolve2給烏克蘭民間組織,目前正計畫將無人機Evolve2的技術與生產都轉到臺灣。

在Xdynamics的無人機研發進度上,現階段則持續更新Evolve2與將設計製造249公克的微小型無人機,像這樣已經有現成小型無人機產品,同時也在研發微小型無人機的公司,也是臺灣政府與無人機界各公司,適合網羅合作的對象,因為這樣的公司已經有成熟的無人機技術,如果彼此有意願,做溝通整合,很快就能達成現在政府與業界需要的無人機規格跟型號。

❖政府與科技巨頭投資協助

在對於臺灣本土無人機研發或是製造的企業,政府或許應該要給予特別的投資方案,讓這些新興企業能有機會得到足夠資金成為下一個臺灣的DJI大疆,而在臺灣現有的科技巨頭上,或許應該思考無人機產業是正在蓬勃發展的趨勢,在2030年,無人機市場將成長到800億美金,進而提早投資有潛力的無人機企業,或是自家擴編設立無人機研發部門。

畢竟,這幾年就有臺灣科技巨頭鴻海登高一呼的例子,集結臺灣眾多電動車零件代工廠商,與臺灣唯一一家車廠Luxgen,做整合去製造出臺灣自行全製造研發的電動車,或許未來無人機產業也能有這樣的機會,得到科技龍頭協助而發展出全臺灣自製研發的大中小型無人機。

資料與圖片來源:財訊. Xdynamics. DJI

By | 2022-10-31T12:09:23+08:00 October 30th, 2022|Xdynamics, 無人機新聞, 產業新聞|0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鈅幃Niel
一個熱愛將全球文字影像音樂資訊整合的說書人. 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將所學所聞分享給更多人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