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在經歷接連多天甚至到數月的大小軍機/無人機干擾與入侵後,在9月9日首次遭遇中國出動了無人機TB-001“跨越臺海中線”,TB-001設計為,機尾2個垂直尾翼由一片高架尾板連接,由於特殊的雙尾撐設計,因此被稱為「雙尾蠍」,中國科技公司研發,最大飛行高度8000公尺,最高巡航速度達280公里,航程約60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35小時,可掛載250公斤的航空炸彈,配備有衛星通訊保密數據鏈。

全球無人機市場爆炸成長
這幾年無人機在民用與商用操作上越來越普及,發展技術也到一個標準要求,不只基本畫質一定要有4K,甚至到5K的高程度,鏡頭Cmos尺寸也越做越大,但機身本身相反的則要越做越小,越來越輕。如中國無人機品牌DJI大疆在2022年中發表的DJI Mini 3 Pro就達到無人機規格的新門檻。

在全球各國不斷地做更深耕地研發下,可以看到各自發展出高規格的民用商用小型或輕型無人機進入市場,但唯獨臺灣在這方面的發展似乎停頓,完全沒有自產小型或輕型無人機品牌,不過,因應全球對無人機市場的重視,臺灣政府也結合眾多科技公司一起設立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期盼能在下一個十年製造出臺灣製小型輕型無人機跟上全球市場腳步。

中大型軍事無人機研製
雖然臺灣在一般無人機市場落後於其他國家,但中大型無人機研製上,頗有成就,不只在農業上使用的中大型商用機型,特別在軍事大型無人機的發展上更是行之有年。加上臺灣研製的各種機型用途廣,種類也多,如中小型的紅雀,火紅雀,中型的銳鳶,第一代銳鳶:中翔,大型的騰雲,以及最新的劍翔反輻射無人機。
紅雀
定位導航 追蹤天線,地面導航控制系統
中小型無人機紅雀為臺灣中科院製作的初代偵查無人機,整體長度為1.5公尺,總重量為2.1公斤,極限飛行速度為4.5公里一個小時,最遠飛行距離為15到20公里,起飛方式為由操作者手持助跑拋出,有效遙控範圍達到8公里,機上裝載一個高畫素相機,可即時傳輸拍攝錄影到的資料,飛機系統配有導航儀. 光電攝影. 數據資料鏈. 自動定位功能。
火紅雀
「火紅雀」無人機是基於紅雀為基礎去更新的下一代中小型無人機,它是具攻擊能力的小型無人載具,機長2.2公尺,翼展2公尺,機重6公斤,最快速度可達到時速60公里; 最高飛行高度達到4.5公里,滯空時間有1.5個小時,可連續飛行15到20公里。搭配日間或紅外線光學酬載,將目標影像鎖定後進行打擊,辨識系統採AI人工智慧演算法,將攝影目標進行影像分析比對,確認目標後進行鎖定導控,能夠在戰場環境中辨識敵方目標加以打擊,另外最核心技術在於多架無人機發射後,能夠在彼此之間互不干擾,且在空中找尋目標時,會將訊號回傳進行目標分配,才不會對同一目標同時攻擊。
天隼二型

「天隼二型」無人機,是「天隼一型」的改良型,研製採用空氣彈射設計,大幅提升系統機動能力,機長4公尺,翼展5公尺,載荷可達30公斤,滯空時間4至8小時13,該型機平時除掛載一個環架式彩色CCD攝影機,做為戰場監控、目標定位及追蹤用途;也可搭配紅外線/可見雙感測器光電酬載,執行夜晚偵照等任務。亦降低了跑道限制等環境因素對飛機起降的影響。主要裝備包括機身、地面導控站,以及相關彈射、支援裝備,均可裝載於3部廂型車中快速運送、機動部署,其導控距離長達150公里;且擁有不易為紅外線/雷達導向導彈鎖定的特性,戰場存活度極高。
中翔

中翔無人機採用複材結構及模組化設計,掛載可見光/紅外線整合型光電酬載,具備長滯空飛行、全球定位系統導航、自動飛行控制、即時資訊/影像傳輸及通信中繼等特性。在軍事用途上可執行日/夜間偵蒐、戰場監控、目標搜尋、戰損評估等任務,所獲情資可即時回傳地面控制站,搭配情資後傳系統,將監偵與指、管、通、情通聯(C4ISR)整合,發揮先發制人及聯合作戰的效應。
在民生方面亦可運用於農、漁、牧觀測,災情、環保、交通監測管制、目標搜索偵察及定位辨識、走私緝防、海岸巡防、空中通信中繼及危害地形勘查監控等任務
銳鳶

銳鳶無人機(又稱為中翔二型),機翼展長度8.6公尺,機身全長5.3公尺,機身高度1.6公尺,最高速度為180公里時速,最大載重為363公斤,最大飛行半徑為150公里,滯空時間可達12小時,其具有快速部署、長時滯空巡偵、目標監偵定位、電子反干擾與即時影像傳輸等功能,可在4000公尺高空進行對海及對地偵搜。

中科院研發了新型氣冷式轉子引擎與複合材料機身以減輕機體重量、提升酬載能力,並設計新型數位通訊系統以擴大訊號涵蓋範圍至200公里以上,其抗干擾與電子戰能力也較原有的設備強。除機體與相關電子設備的升級外,第二代銳鳶無人機具備掛載2.75吋火箭彈的能力,且其任務導控站與更大型的騰雲無人機相同,可降低操作手轉換機種時的訓練成本並提升後勤效率。
騰雲
騰雲一型與二型是屬大型軍事無人機,目前一型由於需要更新許多部分,已經沒有投入正式任務,而使得臺灣中科院直接研究開發騰雲二型,也於6月證實二型已具備長程飛航能力,最遠航程為6000公里,機長8公尺,翼展18公尺,未來飛機主要功能具有日、夜間空中影像監視偵察、電子參數偵蒐、電子干擾、氣象觀測及執行中繼等任務,同時搭載光學導引、指揮管制等系統功能,另外也可以裝載地獄火。
【延伸閱讀】繞台飛行 10 小時! 中科院「騰雲二型」無人機創新飛行時間紀錄
劍翔
劍翔無人機依作戰需求,分為尋標機與攻擊機二種機型,可用於單機攻擊或「群攻」,具備雷達電子參數分析和自動歸向能力,能在偵獲敵方雷達訊號後進行高速「自殺攻擊」,僅需單向航程的飛行能力,所以不像其他攻擊型或偵蒐型無人機需考量回收問題 ; 全系統包括發射車與無人飛行載具,機體發射車上,一輛發射車可裝載十二架。
無人機的本質
無人機最早研發出世,主要是在各個領域能協助人類更安全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但由於各國政府的需要,漸漸地被轉成軍用方向使用,期盼大家還是能記得無人機被發明出來的初衷,以減少互相對抗與傷亡的可能性。
臺灣郵政無人機 送愛心到臺灣偏遠鄉村

臺灣郵政本次試飛是與臺灣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公司合作,首度讓逾25公斤遙控無人機在超過20公里山區固定航路上,從臺灣新竹尖石鄉公所運送郵件、口罩及快篩試劑等醫療物資至新光國小(新光部落),本次活動最大特色在驗證臺灣無人機於固定航路飛行及提供緊急物資,無人機越嶺、溪谷地形飛行及自動飛航控制系統的技術,另外當有災難發生且造成郵路中斷時,無人機更可將物資快速投放現場。同時也完成首架無人機安全檢驗。本次總飛行距離長達21.2公里、海拔高度落差達1580公尺,歷經至少65小時以上共700次起降,全程54趟,驗證本次飛行航路及運送安全。
【延伸閱讀】「海上衛士」台灣採購 MQ-9B 無人機可望於 2025 年抵台形成戰力
【延伸閱讀】中科院航太園區落腳嘉義 縣長:爭取設首所國家級無人機學院
【延伸閱讀】臺灣與中國的無人機應用競賽 從小型民用到投擲砲彈型 技術發展轉為積極互動
【延伸閱讀】中國軍機群搭配新型無人機BZK007再次侵入臺灣海域 美臺軍事無人機發展突破做合作
資料來源:臺灣海軍雙月刊. 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中時新聞網. 臺灣中科院. Wiki
圖片來源:綜合媒體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