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ver Camera 以人工智慧加持的「飛行相機」自居,為自拍無人機帶來全新規格,大獲公眾、傳媒、投資者關注,卻飽受同業批評,認為 Hover Camera 實情空有噱頭,實用性存疑,評價與普羅大眾差距甚遠。
中國資訊科技網雷鋒網特地訪問了 5 家中國無人機公司的創辦人或高層,還有 1 名資深無人機用家,詢問對零零無限日前發布 Hover Camera 的感受,結果眾人對其飛行表現、創新程度、產品定位都很有意見。不少網民質疑他們不過是一群「憤怒的葡萄」,妒忌 Hover Camera 在短短一日搶足風頭,你看了以下說法(附帶 DronesPlayer 的補充),又怎樣判斷呢?
【延伸閱讀】Hover Camera Passport開價549美元上市 網民:寧買Mavic Pro
批評 #1. 續航力弱
市面上已經有同類型的產品能飛行 20 分鐘左右了,Hover Camera 卻只給出了 8 分鐘的續航時間!
Hover Camera 機身如 Apple iPad Pro 平板電腦般大,重 238 克,稱可連續飛行 8 分鐘,其實算是中規中矩,但作為航拍機就未免太少了,一般都至少有 20 分鐘。
以上言論出自自疆域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思達,疆域現役旗艦品 Hornet S 的官方宣稱續航時間為 20 分鐘,惟機體卻未裝上雲台和相機。
批評 #2. 機身太輕
不到 300 克的重量連 3、4 級風都扛不住,只能在室內飛行。
沒有在無人機上做 GPS,導致了「大機身和輕量級」,風大點就吹跑了!
採取輕型機身設計的飛行器總有這個問題,就算是法國無人機廠商 Parrot 出品的初代 Bebop Drone 也不例外:機身僅重 400 克,本身受風已易飄浮,加上一對防護架後尤甚。平心而論,像 Hover Camera 這類機體設計偏向輕巧的的航拍機,批評其機身過輕似乎是無的放矢。
批評 #3. 外殼奇怪
在機翼上包了一層外殼,並不似是內行人做的事情。
多軸機只倚賴空氣供應升力,在槳翼外加上外殼肯定阻礙氣流,再加上機身摺疊較不穩定,會影響飛行表現。零零無限稱已針對這點作出調整,強調這種新穎設計是為了大幅增強安全性。受訪無人機公司老闆之中,有人認為若然能夠克服這個難關,「也算是一種創新」。
批評 #4. 技術欠缺革新
Hover Camera 幾乎被一致批評突破技術乏善可陳,的確辨認人樣、光流定位等功能其實都是出自內置的高通 Snapdragon Flight 平台,其他廠商都做得到。
不過,創新不一定在於鐵橋硬馬的高深技術,如何包裝成對用者友善的功能也很重要,例如騰訊空影 YING 無人機同樣採用 Snapdragon Flight,但亮點在於拍攝後的分享機制,而 Hover Camera 看來則是偏重於便攜與安全。
▼ 高通是這樣介紹 Snapdragon Flight 平台的。
批評 #5. 產品太貴
產品定位在哪呢?2000 塊的自拍桿麽?
有兩人一致指出 Snapdragon Flight 成本昂貴,並暗示 Hover Camera 起碼要售 2,000 人民幣(約 2,400 港元/9,960 台幣),至於零零無限稱盡可能令 Hover Camera 的售價低於 600 美元(約 4,600 港元/1.9 萬台幣)。
市售具備一定質素的中高階航拍機至少售 4,000 港元/17,000 台幣,而備受期待的自拍航拍機「始祖」Lily Camera 預售價為 899 美元(約 7,000 港元/29,000 台幣)。晉身中高階的分野通常在於機體內置 GPS 模組,能夠精確定位,輔助操作,甚至自動飛行,而 Hover Camera 只有聲納與光流定位,不備 GPS 模組。
總的來說,有一點是這些行內人亦無容置疑,便是 Hover Camera 市場策略十分成功,研發期間完全無聲無息,發布時宣傳準備和配套十足,短時間內一舉成為熱爆話題。▼
〈同場加映〉GMIC 現場示範 Hover Camera
所謂有圖有片有真相,現場示範更實際,Hover Camera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 2016)正式亮相。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演講時段,讓零零無限創辦人並執行長王孟秋上台介紹 Hover Camera,除了即席示範懸浮、自動追蹤等已發布的功能外,原來還能用手勢操控,在 Hover Camera 下方用手指劃了一圈,便能進行 360 度全景拍攝,用公開示範回應質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