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人所共知的山寨大國,難得有大疆創新(DJI)這家非山寨式經營的科創企業崛起,更在國際間闖出名堂,當局少不免愛護有加、意見多多。官媒《中國日報》日前報道指,國內無人機產業雖急速發展,但實情卻是「烏雲蓋頂」:現有的無人機消費者市場存在隱憂,業者需加快轉戰商用市場,尋求新出路。
極力推廣商業應用
《中國日報》的報道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引述多名市調機構及業界人士的言論,指出目前中國無人機公司的出品消費級無人機質素參差,並強調進軍無人機商業應用才是更佳出路。
該報道指,中國現有「大約 400 間」民用無人機製造商,惟無人機產業形態已度過初創階段,早期入行的公司如產品無明顯優勢,可能兩、三年後就會消失;另一位業者甚至預言,5 年內「具備生產和營運能力的無人機公司」將餘下不足 2 %。
官媒不斷指手劃腳
該報道又指,有市場分析員對無人機產業發展持樂觀態度,但他們提出的理由卻令人擔憂,例如:「消費特徵」尚未出現重大分野,量產質素有待改善等等。
其實,這些論點正好指出無人機消費者市場仍有增長空間,但同一報道提到工商用無人機的市場價值較高。另有一位分析員認為,廠商宜盡早建立無人機生態系統,才有助長線發展,但轉個頭就建議要多吸納開發人員加盟,始能研發出「農耕、土地測量」的無人機產品,真是「好難捉摸呀」!
中央急於去蕪存菁
中國政府似乎對國內無人機產業的現況頗有微言,各個官媒不時就此發表評論,而且口徑相當一致。例如,2015 年 10 月《中國經濟周刊》曾炮轟國內無人機山寨廠商橫行,不利長遠發展;是次《中國日報》亦持同樣意見,並指出無人機商用市場的前途較消費者市場的前景為佳。
其實,上述說法均屬老生常談,但官媒每次報道時特地找來各界人士「助攻」,或許反映中國政府急不及待要為無人機產業去蕪存菁。不過,如此舉措到底是扶携提拔、抑或是拔苗助長,還有待觀望。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創新科技的資助頗充裕,其中農用無人機便是近來獲大量補貼的科研項目;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又加強對無人機的管制,甫踏入 2016 年便實施針對「輕小無人機」的新法規。